
在全球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軌道交通領域正迎來一場由先進材料驅動的綠色變革。近日,瑞士聯邦鐵路(SBB)與復合材料創新企業Comppair Technologies宣布展開深度合作,將一種具備自修復能力的再生復合材料應用于其ICN(InterCity Neigezug)高速列車的維護升級中。這一舉措不僅標志著鐵路交通在材料應用上的重大突破,也為全球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范本。

此次合作的核心在于Comppair Technologies開發的HealTech再生復合材料技術。該材料具備獨特的“原位修復”能力——當列車關鍵部件如車頭部位的“牛排犬”(即排障器,用于清除軌道障礙物)因撞擊而受損時,維護人員無需更換整個部件,而是可在現場幾分鐘內完成修復,顯著縮短列車停運時間,降低維護成本。傳統復合材料部件一旦破損往往需要整體替換,不僅耗費資源,還增加了碳足跡。而再生復合材料的引入,使部件壽命大幅延長,減少了材料浪費,真正實現了“以修代換”的綠色運維模式。
SBB作為瑞士國家鐵路運營商,每天運行近9000班次列車,運營網絡超過3000公里。面對如此龐大的運營體量,任何在維護效率和材料可持續性上的提升都將帶來巨大的經濟與環境效益。據SBB研究與創新負責人Pascal Vock表示,這項合作將有效減少材料浪費與維護支出,同時提升關鍵部件的耐用性,助力SBB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再生復合材料所體現的“可修復性”與“資源循環利用”理念,與熱塑性纖維復合材料的技術優勢可謂異曲同工。熱塑性復合材料同樣具備可重復加工、耐損傷、易修復等特點,且在比強度、抗沖擊性和生產效率方面表現優異,正逐步成為高端制造領域的理想選擇。

在國內,已有企業在此領域實現突破。例如,智上新材料科技專注于高性能熱塑性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其產品已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通過自主開發的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預浸料技術,智上新材不僅提升了材料的可回收性與可修復性,更推動了國產高端復合材料的產業化進程。
從瑞士SBB的再生復合材料應用,到中國智上新材在熱塑性碳纖維領域的深耕,全球材料科技正朝著更智能、更綠色的方向邁進。未來,隨著這類高性能、可持續材料的普及,軌道交通乃至整個交通體系的綠色轉型將加速實現。